• 文件
  • 知识库

多基因风险评分在精准精神病学中的应用:抗抑郁药效果异质性研究

原标题:Polygenic risk scores for precision psychiatry: a study on the effect heterogeneity of antidepressants

R. GotoT. NaitoN. SkokauskasK. Inoue

medRxiv (2024)

|

5

关键词

大数据
目标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抗抑郁药
自杀意念
匹配
倾向评分
电子健康记录
多基因风险评分
观察性研究

摘要

抑郁症仍然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贡献者。对于成人中度和重度抑郁症,抗抑郁药被推荐作为初始治疗选择,但选择抗抑郁药的类别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常用抗抑郁药的疗效在类别之间通常是相当的。因此,为了确定给每位患者开哪种药物,临床医生通常依赖于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特征。其中一个最常被讨论的不良反应是抗抑郁药开始使用时可能增加自杀倾向,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事件。预测这种情况的努力大多依赖于患者的临床和社会人口学特征,但我们尚未有一个清晰的图景。一个有前景的途径是使用患者的基因数据,但到目前为止,其效用的证据是混合的,并且很少有大型数据库同时拥有可以评估其效用的临床和基因数据。在此,我们利用来自“我们所有人的研究计划”的超过7,000名患有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基因和临床数据,表明精神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可能是抗抑郁药使用中自杀念头风险显著异质性的根源。具体而言,使用目标试验模拟框架,我们发现相对于安非他酮,具有较高精神疾病多基因风险评分的患者,特别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者,在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时更可能出现自杀念头。在个性化医学框架中,各种精神疾病的多基因风险评分可能有助于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抗抑郁药,以避免如自杀念头等严重不良反应。

AI理解论文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该文档主要探讨了使用目标试验模拟框架(target trial emulation framework)来评估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安非他酮(bupropion)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之间的比较。研究利用了All of Us研究计划的数据,这是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持的大规模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参与者数据来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研究背景与目的

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实施。为此,研究者采用目标试验模拟框架,通过观察性数据来模拟RCT,以获得治疗效果的估计。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SSRIs与bupropion和SNRIs在治疗抑郁症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方法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数据来自All of Us研究计划,使用SNOMEDRxNorm标准化疾病和药物编码。
    • 研究使用了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来减少选择偏倚,确保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线特征上的平衡。
  2. 目标试验模拟

    • 采用主动比较设计(active-comparator design),对药物效果进行比较。
    • 随访期从治疗分配开始,持续到结果发生或五年为止。
    • 使用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即根据首次使用的药物将参与者分配到相应的治疗组或对照组。
  3. 变量与协变量

    • 包括性别、年龄、种族、教育水平、收入、健康保险、出生地和吸烟状态等人口统计学变量。
    • 还包括自杀意念、广泛性焦虑症、酒精滥用、精神分裂症、饮食失调、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既往诊断。
  4. 多基因风险评分(PRS)

    • 研究使用PRS来评估个体对抑郁症、自残行为、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和ADHD的遗传易感性。
    • PRS是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计算的,并在分析前标准化。

结果

  • 自杀意念风险比较

    • 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SSRIs与bupropion和SNRIs的自杀意念风险。
    • 结果显示,SSRIs与bupropion和SNRIs在自杀意念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
  • 异质性分析

    • 通过亚组分析评估抗抑郁药物使用与自杀意念风险之间的异质性。
    • 发现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和PRS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 条件平均治疗效果(CATEs)

    • 使用因果森林模型(causal forest models)估计个体特征条件下的治疗效果。
    • 结果表明,PRS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

该研究通过目标试验模拟框架,成功评估了SSRIs与bupropion和SNRIs在治疗抑郁症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个体特征和遗传因素在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中的重要性,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贡献与意义

  • 创新性:首次在大规模观察性数据中应用目标试验模拟框架评估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
  • 临床应用:为个性化抗抑郁治疗提供了实证支持,强调了PRS在预测治疗效果中的潜力。
  • 数据利用:展示了如何利用All of Us研究计划的数据进行复杂的临床研究。

该研究为未来的个性化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为抑郁症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Chat Paper

当前问答基于全文

转入私有库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