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石基到生物基AESO–TiO2微复合材料用于工程应用
原标题:From Fossil to Bio-Based AESO–TiO2 Microcomposit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5 分
关键词
摘要
环境问题和化石燃料资源的减少将导致部分或全部用天然、原始、可再生材料替代石油基材料。一个正在扩展的领域是从植物油中获取工程材料,用于可持续的、环保的聚合物在不同应用中的使用。在此,作者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绿色合成途径,用于热固化、丙烯酸化和环氧化大豆油基质配方,该配方仅包含环氧化大豆油、丙烯酸、5%的反应稀释剂和仅0.15毫升的催化剂。少量的反应稀释剂显著降低了初始系统的粘度,同时消除了添加溶剂、硬化剂、活化剂等的需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宽带介电光谱和接触角测量,对含2% TiO2微粒填料的热固化复合材料及其原始基质在结构、热性能、形态学、介电性和润湿性方面进行了比较表征。复合材料中的2%填料通过降低质量损失(48.89%对比57.14%)和提高降解温度(395°C对比387°C)产生了更优越的热稳定性,将玻璃化转变温度从−20°C提高到−10°C,通过将接触角从88°增加到96°使微复合材料具有疏水性,并增强了与原始基质相比的介电性能。所有研究均推荐该微复合材料用于保护涂层、电容器、传感器和电子电路。本研究为绿色化学和可持续材料带来了新的贡献。
AI理解论文







该文档主要研究了一种绿色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形态学、润湿性以及热和介电行为。该复合材料由环氧化和丙烯酸化大豆油(AESO)配方制成,包含5%的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作为反应稀释剂,2%的TiO2微粒作为填料,以及0.15 mL的三乙胺作为催化剂。研究的目的是在不使用有毒固化剂的情况下,获得一种初始基体配方粘度降低的微复合材料。
材料制备与表征
该材料通过热固化获得,研究表明其组分在固化基体中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复合材料中Ti-O-Ti振动的峰值较弱,并向更高波长(640 cm−1和540 cm−1)移动,这表明TiO2微粒成功地掺入了AESO基体中。FT-IR光谱还显示出在3000-3750 cm−1范围内的峰值可能对应于不同氢键之间的-OH实体的伸缩振动,而1640 cm−1的峰值对应于TMPTMA的末端C=C键,这些键在固化反应中被消耗。
热和形态学特征
热重分析(TGA)显示,与纯固化基体相比,复合材料中2%的填料提高了热稳定性,表现为较低的质量损失(48.89%对比57.14%)和更高的降解温度(395°C对比387°C)。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接触角也分别从-20°C增加到-10°C和从88°增加到96°,使得微复合材料表现出疏水性。
介电特性
宽带介电光谱(BDS)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ε’)高于固化基体,这可能是由于TiO2填料的引入增加了可极化单元。介电损耗(ε’')参数在基体和复合材料之间保持相似,表明材料在储存电荷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同时保持低介电损耗以最小化能量耗散。
方法学
研究中使用了多种分析技术,包括: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用于分析化学结构和官能团变化。
- 热重分析(TGA):用于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降解行为。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用于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固化过程。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材料的形态和微观结构。
- 宽带介电光谱(BDS):用于研究材料的介电特性。
结论与贡献
该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绿色复合材料,展示了其在热稳定性、介电性能和疏水性方面的优越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微复合材料在保护涂层、电容器、传感器和电子电路中具有潜在应用。通过不使用有毒固化剂和降低初始粘度,该研究为绿色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术语解释
- 环氧化和丙烯酸化大豆油(AESO):一种通过化学改性大豆油制得的生物基聚合物,用于制备热固性树脂。
-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一种常用的反应稀释剂,能够降低树脂的粘度并参与交联反应。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一种用于识别化合物中化学键和官能团的光谱分析技术。
- 热重分析(TGA):一种用于测量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的技术,以评估其热稳定性。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的热特性,如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的技术。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一种用于观察材料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的显微技术。
- 宽带介电光谱(BDS):一种用于测量材料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技术,以评估其电性能。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研究全面揭示了该绿色复合材料的结构、热和电性能,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Chat Paper
当前问答基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