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件
  • 知识库

基于PLUS和InVEST模型的漓江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动态模拟研究

原标题: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carbon stock based on PLUS and InVEST models in the Li River Basin, China

Yu BaiXiangling TangFeng XueDujiang LongJianhong LiYaoguo Tang

Scientific Reports (2025)

|

5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漓江流域
情景分析
碳减排
生态保护
碳汇
土地利用结构

摘要

400 Invalid value for 'content': expected a string, got null.

AI理解论文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图片加载中
预览

该文档主要研究了漓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并预测了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变化。研究采用了PLUS模型InVEST模型,通过系统的动态分析,为漓江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持,助力区域低碳发展战略的制定。

研究背景与目的

漓江流域位于中国广西桂林市,是一个以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和环境保护面临挑战。研究的目的是分析2000年至2020年间漓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并预测204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变化。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使用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河流系统数据、人口密度、GDP、交通可达性等。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数据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研究采用了PLUS模型InVEST模型进行分析。

  • PLUS模型:一种基于网格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能够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并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支持可持续发展规划。
  • InVEST模型:一种综合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工具,用于碳储量计算,结合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精确估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20年,漓江流域的耕地面积增加了132.73平方公里,而森林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48.13平方公里和19.38平方公里。这表明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受了显著的破坏和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到经济、人口增长和农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情景下的预测

研究设置了四种不同的情景:自然演变、耕地保护、自然保护和城市发展。

  1. 自然演变情景:基于马尔可夫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需求。
  2. 耕地保护情景:限制耕地转为其他土地类型,确保耕地面积的保留。
  3. 自然保护情景:重点发展生态环境,限制生态土地转为其他类型,并将水体指定为限制区。
  4. 城市发展情景:优先考虑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允许土地转为城市发展用途。

在自然保护措施下,碳储量增加的区域比例扩大,而城市发展情景下,总碳储量减少,主要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开发和建设导致的碳储量下降。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研究指出,由于缺乏喀斯特地区碳密度的实测数据,未能区分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地区的土壤碳密度,这对碳储量估算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模型的适用性受地理边界和生态系统复杂性的限制。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更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和本地化的实地调查数据提高模型输入的准确性,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参数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土地政策在调整碳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优先考虑生态保护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负面影响。建议引入碳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森林保护工作。此外,跨区域合作和政策协调对于流域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分析漓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为区域低碳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Chat Paper

当前问答基于全文

转入私有库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