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印度Z世代人群中社交媒体使用的拖延和逃避的社会转折
原标题:Exploring the Social Twist of Procrastination and Escapism on Social Media Usage amongst the Generation Z Population in India
5 分
关键词
摘要
本研究调查了印度Z世代人群中逃避主义、拖延行为和社交媒体参与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主要目的是检验拖延行为在逃避倾向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之间关系中的潜在中介作用。621名年龄在18至25岁的参与者完成了评估这些构念的自我报告量表。中介分析显示出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表明拖延行为在逃避主义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Z世代通常指1995年后出生、刚刚进入职场的人群。因此,这些发现为下一代职场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特别是从组织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强调了逃避倾向和拖延行为对员工生产力和工作场所幸福感的潜在影响。
AI理解论文




该文档是一篇关于社交媒体使用、拖延行为和逃避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针对印度德里-NCR地区的Z世代年轻人。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探讨拖延行为在社交媒体使用与逃避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下是对该文档的详细总结: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旨在探讨社交媒体使用(Social Media Usage, SMU)如何通过拖延行为(Procrastination, PROC)影响逃避行为(Escapism, ESC)。Z世代年轻人由于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成为研究的重点群体。研究假设拖延行为在社交媒体使用与逃避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与样本
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印度德里-NCR地区收集了621名18-25岁年轻人的数据。这些参与者包括已进入职场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研究工具包括:
- 社交媒体使用量表:17项条目,9点Likert量表。
- 拖延行为量表:5项条目,5点Likert量表。
- 逃避行为量表:6项条目,5点Likert量表。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了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并通过Bootstrap方法检验间接效应。研究还使用了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来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 内部一致性:通过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估,所有量表的系数均超过0.7,表明量表具有高内部一致性。
- 聚合效度:通过平均方差抽取(AVE)和复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评估,结果显示所有构念的AVE值在0.50以上,复合信度在0.86到0.94之间,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结构模型评估
-
假设路径分析:
- H1: 社交媒体使用对逃避行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 H2: 社交媒体使用对拖延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 H3: 拖延行为对逃避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 H4: 拖延行为在社交媒体使用与逃避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模型拟合度:通过CFI、NFI、TLI和RMSEA等指标评估,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CFI和NFI分别为0.92和0.89,RMSEA为0.085。
讨论与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拖延行为在社交媒体使用与逃避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这意味着社交媒体使用并不会直接导致逃避行为,而是通过增加拖延行为间接影响逃避行为。这一发现对理解Z世代年轻人的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数字化环境中如何管理时间和行为。
研究贡献与意义
该研究为理解社交媒体使用、拖延行为和逃避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Z世代这一特定群体中。研究结果对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拖延行为和逃避行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此外,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和数据分析的全面性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专业术语解释
- 结构方程模型(SEM):一种统计分析技术,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
- Bootstrap方法:一种统计方法,通过反复抽样来估计样本分布,从而检验间接效应的显著性。
- Cronbach’s alpha:一种用于评估量表内部一致性的统计指标。
- 平均方差抽取(AVE):用于评估构念的聚合效度,反映量表的测量项对构念的解释程度。
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揭示了社交媒体使用、拖延行为和逃避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和干预Z世代年轻人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Chat Paper
当前问答基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