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件
  • 知识库

城市绿地可达性及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原标题: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Green Space Accessibility and Residents' Satisfaction

Rui Yang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2024)

|

5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可达性
居民满意度
设施完善
管理机制
交通规划
空间分布
环境质量
问卷调查
优化建议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城市绿地可达性和居民满意度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分析居民对绿地可达性的主观评价、使用频率和质量。研究发现,可达性、绿地空间分布、设施的改善和管理机制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优化城市绿地规划、改善交通和升级管理机制的建议,以提高居民对绿地可达性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AI理解论文

该文档是一篇关于城市绿地可达性及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城市绿地的可达性、使用频率和质量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了居民对绿地可达性的主观评价、使用频率和质量,并提出了优化城市绿地规划、改善交通和升级管理机制的建议,以提高居民对绿地可达性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1. 引言

论文首先指出,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扩张,原有的自然建筑逐渐被现代结构取代,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城市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破坏。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反映城市生态质量、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论文指出,中国城市绿地分布不均,存在绿地供应与周边居民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以提高公园和绿地的覆盖率和效率。

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结构化问卷,涵盖了居民对绿地可达性和满意度的主观评价。问卷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绿地可达性:调查居民从居住地到最近绿地的步行或驾车时间,以评估绿地的物理可达性。
  • 绿地使用频率:通过询问居民每周或每月使用绿地的频率,评估绿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其与可达性的关系。
  • 绿地质量满意度:包括对环境、设施完整性和管理的评价,旨在了解居民对绿地质量的主观感受。
  • 人口统计特征数据:收集受访者的基本人口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等,以分析不同群体对绿地可达性的差异化需求。

3. 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收集的数据,分析居民对绿地可达性和质量的平均评分,找出城市绿地规划的问题以及居民对绿地可达性的满意度。定量分析则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各因素对居民绿地可达性满意度的影响。选择该模型的原因是满意度是一个分类变量,适合用于二元数据分析。

4.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研究对象为乌鲁木齐市居民对绿地可达性的满意度,通过网络问卷获取数据,共回收有效问卷58份。样本中,男性占67.2%,女性占32.8%;年龄分布以40至60岁中年人为主,占60.3%;收入水平较高,主要集中在5000-10000元范围内。

5. 研究结果

  • 绿地可达性:41.4%的居民步行10分钟内可达最近绿地,但仍有17.2%的居民需步行超过30分钟。
  • 绿地配置数量:36.2%的居民认为绿地配置数量少,17.2%认为严重不足。
  • 交通状况:37.9%的居民认为交通相对顺畅,但仍有44.9%的居民认为交通拥堵。
  • 绿地使用频率:每周使用0-3次和3-6次的居民比例分别为37.9%和36.2%。
  • 绿地质量:环境质量和设施完整性评分分别为2.38和2.45(满分4分),管理机制被认为不完善。

6. 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可达性、绿地空间分布、设施完善程度和管理机制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建议优化城市绿地规划、改善交通和升级管理机制,以显著提高居民对绿地可达性的满意度,最终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7. 贡献

该研究为未来城市绿地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识别了当前规划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当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居民主观感受的深入分析,研究为提升城市绿地的服务标准和规划配置提供了参考。

总之,该文档通过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城市绿地可达性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并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Chat Paper

当前问答基于全文

转入私有库对话